已選擇:虛實篇講究什么之而知有余不足之處
已為您找到前 5 個相關試題
學者貴於行之,而不貴於知之。
此題為判斷題(對,錯)。
答案解析王夫之認為:“行可兼知,而知不可兼行。君子之學,未嘗離行以為知也必矣。”這一觀點屬于( )
A.樸素唯物論
B.主觀唯心論
C.狹隘經驗論
D.唯理論
答案解析閱讀下面五篇文章,然后回答問題。
(一)四知
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辟之,舉茂才,四遷荊州刺史、東萊太守。當之郡,道經昌邑,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,謁見,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。震曰:“故人知君,君不知 楊震故人,何也?”密曰:“暮夜無知者。”震曰:“天知,神知,我知,子知。何謂無知!”密愧而出。后轉涿郡太守。性公廉,不受私謁。子孫常蔬食步行,故舊長者或欲令為開產業,震不肯,曰:“使后世稱為清白吏子孫,以此遺之,不亦厚乎!”
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)(2分)
A.舉茂才 舉:推舉
B.四遷荊州刺史 遷:遷移
C.暮夜無知者 知:知道
D.后轉涿郡太守 轉達:調動官職
答案解析(—)文言文閱讀〈7分)
※閱讀下面甲、乙兩段文字,完成7~8題。
(甲)曾子曰:“吾日三省吾身:為人謀而不忠乎?與朋友交而不信子?傳不習乎?”(節選自《論語十則》)
(乙)子墨子起,再拜,曰:“請說之。吾從北方聞子為梯,將以攻宋。宋何罪之有?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,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,不可謂智。宋無罪而攻之,不可謂仁。知而不爭,不可謂忠。爭而不得,不可謂強。義不殺少而殺眾,不可謂知類。”
公輸盤服。(節選自《墨子·公輸》)
7.《論語》雖是語錄體,但每則都有一個中心,各句聯系緊密。請把甲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意思連貫的一段話,注意其中前兩句與第三句之間的內在聯系。(3分)
答案解析